自7月上旬開始,國內生豬價格出現了一波強勢上漲,從最初的16元/公斤左右,迅速上漲至24元/公斤附近,個別地區甚至超過了27元/公斤,之后豬價一直在高位震蕩。然而到了8月初,豬價再難支撐強勢表現,下挫趨勢明顯。僅8月9日,市場便呈現“2連跌、跌勢確立”的表現。筆者了解相關企業報價發現,當日全國瘦肉型生豬價格,出欄平均價下挫0.08元/斤,屠宰企業報價跌至10.69元/斤,生豬價格跌勢反撲,全國呈現普遍回落的態勢。
業內專家指出,由于我國豬肉市場散戶占了相當大的比例,交易信息相對滯后,形成了極為特色的“豬周期”現象,豬肉價格通常以一定的周期循環升降。業內專家表示,本次豬肉價格的波動很可能預示著新一輪“豬周期”的開始,且本輪周期與以前周期將會存在一定差異。本次豬價在新周期開始便出現短期內的高幅度漲價,而以往都是先經歷一輪小周期,通過提前上漲來抵消后期的下跌,使得整個周期內的豬價相對平滑。而今年5月開始,能繁育的母豬存欄數量逐步回升,意味著后期供給將會較為穩定,不大可能出現像以前周期那樣較大的波動,同時,本輪周期生產成本上漲,意味著豬價波動的盈虧平衡點將會上移。
此外,養殖戶與屠宰企業的“博弈”也是生豬價格波動的重要影響因素,也導致了“豬周期”的出現。7月上旬,受養殖成本的上升,生豬養殖企業壓欄惜售,市場生豬供給減少,導致了上月生豬價格的上漲,之后豬企會乘勢放出部分生豬。除了養殖企業,生豬市場還有大量的散戶,他們看價出欄,節奏更為靈活,對豬肉價格起到了一定的平穩作用。而屠宰企業則希望壓低出欄價格,由于下行市場缺乏支撐,屠企當前虧損壓力較大。據機構數據了解,近期屠企開工率僅19.46%?,F階段下國內自繁自養頭均盈利近660元,而外購仔豬育肥盈利水平759元/頭,養殖端出欄盈利還是很明顯的。相比之下,屠宰場每處理一頭生豬就有41元的虧損。
豬肉是我國居民的主要肉類來源,其價格變動牽動的是整個國計民生,豬肉價格的暴漲暴跌都給市場帶來影響。每年“豬周期”的到來,都會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,7月下旬,國家多部委約談主要豬企負責人,要求保證市場正常供給,否則將會釋放國儲凍肉,來平抑生豬價格。隨后,國內生豬價格出現了遇阻回落現象。但分析人士也指出,生豬價格回落可能是暫時現象,立秋過后,豬肉消費量將會增加,月底又恰逢中秋節備貨和學校食堂備貨,豬肉價格會有所上升。